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十八洞村成功脱贫靠什么?村民相互打分等模式可复制推广

        2017-02-06 10:01 作者: 来源:华声在线
        【字体:

          十八洞村村支书龚海华在村民家里走访。图/受访者提供

          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村民最近听到了一个好消息,他们村脱贫了!

          根据2月18日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,全省1053个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脱贫出列,其中包括近两年备受关注的十八洞村。

          脱贫有哪些考核标准?十八洞村究竟如何脱贫?31岁的村支书龚海华接受了本报专访。

          1986年出生的龚海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,2011年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来到十八洞村,一路从村支书助理做到村支书。

          “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,我把它当成是一份事业。”龚海华说,十八洞村成功脱贫,自己也算是完成使命了。

          考核队伍验收小组有五六个人

          十八洞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启动于去年12月。

          “当时来了五六个人,考评内容包括人均收入、村里的贫困发生率、村集体经济收入,还有两不愁三保障。”龚海华说,考核验收小组还看了村容村貌、产业基地。

          其他指标都好理解,“两不愁三保障”是什么呢?是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、不愁穿,保障其义务教育、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。

          “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包括将村里展厅的二楼租给长沙的一个老板,租金一年三万五。对方是一个文化公司,准备搞文化产业。现在还刚开始,摆了几张桌子,来旅游的人可以去喝喝茶,看看书,听听诗。”

          成功经验两星农户努力升五星

         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十八洞村扶贫提出“可复制”“可推广”的原则。现在,十八洞村脱贫了,他们的经验是否做到了“可复制”“可推广”?

          “你说让全国所有贫困村村支书组队来考察那肯定还不行,但我觉得有一些经验是可以推广复制的。”

          龚海华说,扶贫不仅仅是政府的事,如果老百姓思想不跟上,很快就会返贫。

          因此,他想出了一个“星级化管理”的办法,将村民分组,每半年开一次会,村民之间相互打分。

          “评分内容包括支持公益事业、遵纪守法、个人品德、职业道德等,90分以上是五星,80分-90分是四星,以此类推,60分以下是两星。”龚海华说。

          龚海华说,农村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相互认识。如果别人家里都挂四星、五星,自己家就挂两星,“在亲戚朋友面前,会觉得脸上挂不住。”那么,两星农户就会想办法表现好,争取下一次开会得到好评,然后慢慢从两星进阶到五星。

          “老百姓没有参与,脱贫了也是失败了,那是狭义的扶贫。我们是广义的脱贫,从思想、物质两方面让老百姓脱贫。”龚海华说。

          保留特色风貌

          保留苗族建筑外貌没有拆老百姓一栋房子

          在十八洞村,龚海华精打细算。“能不花钱的坚决不花钱,能省的就省。”龚海华说,总书记来过十八洞村后,十八洞村名声响了,也意味着更多人关注。“我们从来没有打着总书记的牌子到处要钱要项目,在花钱这方面,我觉得我们的经验也是可复制可推广的。”

          拿危房改造来说,龚海华介绍,“十八洞村到现在,没有拆老百姓的一栋房子。我们是苗族苗寨,就按苗族的建筑风格保存原貌进行修复。”危房改造没花上多少钱,而且效果还比重建来得更好。

          另一方面,龚海华还把贫困农户的贫困资金全部打包,集中投一个产业,而且是飞地经济。“十八洞村没有土地,我们就到那些有土地的地方发展经济,跳出十八洞村发展经济。”于是,就有了十八洞村的猕猴桃产业基地。

          龚海华说,十八洞村的资金来源还包括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以及银行贷款。“我们在花钱这方面,都很透明,没有特殊。”(记者 杨杰妮)

          信息来源: 潇湘晨报

        相关文档: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