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前人均收入才1668元的村子,脱贫了!
1月22日,31岁的龙先兰(右)和吴满金喜结连理。龙先兰原是特困户。2014年初,工作队队长结对资助他试养4箱蜜蜂,当年收入5000多元。2015年,龙先兰贷款3万元扩建蜂场,蜂群发展到了50多箱,2016年收入近5万元。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。2015年底,他和邻村姑娘吴满金相识,最终成功牵手。
隆宗荣、吴正花夫妇在田间劳作,为黄桃树修剪枝条,为蔬菜施肥和除草。2015年,他们流转土地,投资3.5万元种植黄桃30亩,同时套种青菜,养殖兔子。2016年他们纯收入3万元,扩大种植20亩黄桃。
十八洞村老支书石顺莲家院子里,苗家妇女在绣制苗绣。2014年8月,该村注册成立了苗绣织锦专业合作社,先后举办了10多期苗绣培训班,参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。目前,合作社已培养出熟练绣工53名,每人每月平均能领到工资1500多元。
施关保肩扛茅草放牛归来。2014年,49岁的贫困户施关保,在工作队的帮助下,贷款30万元,从德农牧业领养12头365bet提款要多久_365bet稳定备用网站_365bet手机网站黄牛,不仅拿到了4.8万元饲养补助金,当年还净赚2万多元。2016年,他养殖黄牛30头,收入达7万元左右。
施六金(左)和妈妈一起展示自家的土特产及手工艺品。2015年,42岁的施六金辞去在县城的工作,回村当起了导游志愿者。2016年,他开办了农家乐,同时筹资8万元注册了土特产公司,销售苗家米酒、自制腊肉等土特产。目前,年收入过2万元。
十八洞村首家农家乐“巧媳妇”修葺一新的厨房里,施全友(中)和妻子孔铭英(左)在忙着为客人炒菜。施全友是建档立卡户,孔铭英系重庆秀山人,两人在浙江打工时相识,2015年元旦结婚。如今,一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,前年买菜用的工具车换成了崭新的面包车,2016年又买了一辆近10万元的小轿车。
隆兴旺(左一)一家,在为新建的房屋加盖瓦片。新房是苗族特色的纯木制吊脚楼,共花了20万元。他们以前在外面务工,2016年看到村里发展起来了,于是回来盖新房,在家里种植珍贵药材,还可以照顾老人。
龙先进为放养的土鸡喂食。他因肢体残疾,无法进行高强度劳动。2016年7月,县残联安排他参加养殖培训学习,并资助他2000元养鸡,当年就净收入1万多元。2017年,他贷款5万元,扩大养殖规模,发展土鸡放养5000只。
十八洞村千亩猕猴桃基地,施金文(右)和龙兴贵在修剪枝叶和施肥。他们在基地从事果园技术管理,每个月领取工资2000多元。2014年9月,十八洞村组建果业公司,通过股份合作、异地流转土地,建成精品猕猴桃基地1000亩。基地今年开始挂果,明年进入盛果期后,入股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,还能为村集体带来近100万元收入。
2月18日,记者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获悉,我省包括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在内的10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,武陵源区和洪江区2个省级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。
十八洞村原是苗胞聚居的贫困村。2013年,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。
2013年11月3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,就新时期扶贫攻坚首次作出了“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、精准扶贫”的重要指示。一夜之间,这个偏僻苗寨蜚声全国,迎来了脱贫的春天。
2014年初,花垣县委驻村工作队进村后,与村支两委配合,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36户533人,占全村总人口的56.8%。
在省、自治州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关心、支持下,十八洞村确定了种植、养殖、苗绣、劳务、乡村旅游5大产业扶贫发展思路。同时实行“一户一策、因人施策、示范引领”,树起了一批贫困户率先脱贫的典型。
3年来,十八洞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战天斗地,攻坚克难,持续进行脱贫攻坚之战。
目前,村里开办了9家农家乐,3年来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;2016年11月,村里引进首旅集团华龙公司、北京消费宝公司,斥资6亿元打造以十八洞村为核心的旅游景区,力争3年内完成国家4A景区创建;发展黄牛、山羊、肉猪等家庭养殖业,年出栏家畜2400多头;组织53名妇女组建苗绣合作社,利用农闲加工苗绣产品,并与五新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合同,年创收20余万元;对接深圳、广州,全村200余劳力外出务工实现稳定增收;组建果业公司,通过股份合作,建成精品猕猴桃基地1000亩……
“2014年,脱贫9户46人;2015年,脱贫52户223人;2016年,全村人均纯收增加到8313元。经入户算账,列入预脱贫的最后一批75户贫困户264人,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7798元,最低为3200元,均达到脱贫标准。另外,集体经济收入达12.2万元,符合整村脱贫条件。”工作队队长吴仕文告诉记者。
去冬今春,记者多次来到十八洞村,记录了脱贫攻坚给该村带来的巨变,定格了村民脱贫后的幸福和快乐。(记者 郭立亮 童迪 通讯员 龙艾青 吴红艳)
相关文档: